昨天参加 SegmentFault Developer Day 活动,略有感悟,在此记录。

出发比较早,到的时候连接待的摊位都还没开始布置,给师弟师妹占位(其实前面两排几乎没人坐)。

首先是 SegmentFault 的 90 后创始人高阳致辞,关于他像不像 90 后的问题估计已经被人吐槽过无数次了。讲了一点关于创立 SegmentFault 的事情,创业不易啊,且行且珍惜。

高阳

高阳

第一位分享的是 UC 的张云龙,主题“前端工程”。介绍前端工程的前世今生,从蛮荒时代的少量文件到如今的大规模 web 应用,随着发展而衍生出的资源、性能、安全、测试、协作等问题,需要工程化的指导,最后提出一个分而治之的概念,和一个构想中的前端工程模型。组件化听得不少,但都是在页面上的代码组件化,分而治之概念是在目录结构中就达成组件化,方便维护和资源管理。而不是将静态资源、无联系的代码放在一起,久而久之项目越来越大维护成本越来越高。

第二位分享的是朱宏旭,介绍 WatchKit。其实更像是 WatchKit API 手册图文版配人工解说……目前 Apple Watch 的功能相对简单,给开发者开放的 API 也不多。自从 Apple Watch 发布以来一直被各路人士所吐槽,段子满天飞,就连小道消息也专门写了一篇《我为什么不想买 Apple Watch》。我觉得目前的 Apple Watch 确实比较鸡肋,不过才第一代嘛,还是可以给时间展望一下的,比如结合投影技术,比如结合 glass 等等,在 Apple Watch 的底子上发挥想象力,这个可以有,拭目以待吧。

第三位分享的是工作室 07 级的 demo 师兄杨德模,现在唯品会,主题是 hybrid。介绍 hybrid 这种模式以及遇到的坑。开发模式听得懂,具体问题听不懂。

杨德模

杨德模

后面还有两位分享者,不过我撤了。之前看过有人做过《如何做一场受欢迎的技术分享》的分享,里面总结了几种常见的分享形式,最吸引人的是“介绍演进历程”,毕竟人人都喜欢听故事嘛,第一场和第三场分享就是这种形式,还是能起到调动观众情绪作用的。

两次来 UC 参加分享会都有所收获,真是个福地。